牡丹逢知音!台湾曲友连续4年来遂赴约
牡丹逢知音!台湾曲友连续4年来遂赴约
牡丹逢知音!台湾曲友连续4年来遂赴约中国台湾网7月4日讯 近日,“牡丹(mǔdān)逢知音(zhīyīn)”2025年遂台两地昆曲曲友交流活动(jiāoliúhuódòng)在遂昌启幕。20余位来自台湾的台北昆曲研习社昆曲老师、曲友、热爱昆曲艺术的青年(qīngnián)与遂昌昆曲曲友欢聚一堂,共唱水磨清音,以曲会友、以乐(yǐlè)传情,连接起海峡两岸共有的文化血脉。
上午,传统乐器齐鸣,水磨腔婉转清雅,在一首首(yīshǒushǒu)昆曲曲友们耳熟能详的昆曲唱段中,活动(huódòng)正式拉开了序幕。昆曲《牡丹亭·寻梦》、《牡丹亭·游园》、歌舞《牡丹亭》……遂昌、台湾两地青年交替(jiāotì)上台“切磋”才艺,舞台上水袖翻飞、唱声温婉动人(dòngrén),现场掌声不绝于耳(bùjuéyúěr)。
“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曲友会,第一次来(lái)像客人,第二次来像朋友,既(jì)表演了节目,也和遂昌的青年(qīngnián)曲友进行了交流,深深地感受到有昆曲这种共通(gòngtōng)的艺术交流媒介,真的太好了。”台湾青年昆曲爱好者翁子轩说。
台北昆曲(kūnqǔ)研习社与遂昌昆曲十番互动表演。(中国台湾网发)
台北(táiběi)昆曲研习(yánxí)社青年社员与遂昌昆曲十番成员开展交流。(中国台湾网发)
下午,石练镇淤溪村古戏台前锣鼓轻敲(qīngqiāo),十番古乐悠然响起。村中老一辈昆曲(kūnqǔ)爱好者们(men)的手指在鼓面上(shàng)敲击出稳健的节奏,年轻曲友的笛声则如清泉流淌,新老两代乐师在昆曲十番的旋律中默契交融,两岸(liǎngàn)青年曲友则围绕传统乐器主题开展友好交流。“今天有幸在现场听到昆曲十番的表演,真的很惊艳,非常有感染力,也非常有乡土气息。演奏中,我们也情不自禁地与他们进行了艺术(yìshù)交流,我觉得这样的艺术形式才是富有生命力的。”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辉表示。
台湾曲友参观遂昌县(suìchāngxiàn)非遗馆。(中国台湾网发)
非遗馆中(zhōng),台湾曲友专注凝视着古老戏服的繁复针法,仿佛在解读前辈的手泽心印;关雎文化园里,优美的园林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让(ràng)两地曲友时不时驻足观看,并即兴交流(jiāoliú)着两地对昆曲文化的理解与传承(chuánchéng)。昆曲,这曾为汤显祖赋灵的世界遗产,此刻成为两岸同胞无需翻译的深情对话(duìhuà)。
“我们又一次和遂昌的(de)朋友围绕昆曲进行了亲切的交流(jiāoliú),还近距离接触到了遂昌许许多(duō)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大家都觉得很开心,也很有收获。”台北昆曲研习社社长韩昌云表示,今后,她将邀请(yāoqǐng)更(gèng)多的台湾青年曲友来遂昌交流,把(bǎ)遂台两地昆曲曲友交流活动办得更红火。同时,她也希望能开展更多类似的曲友会,把两岸的文化交流活动连接到更多城市。
在遂期间,两地曲友还开展(kāizhǎn)了(le)昆曲(kūnqǔ)雅集活动,共探昆曲艺术的(de)(de)传承与(yǔ)当代价值。“今年已经是我们开展遂台(tái)两地昆曲曲友交流活动的第4个年头了,每一次活动的举办都进一步加深两地曲友的感情,可以说是昆曲将我们两岸同胞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。汤显祖的《牡丹亭》是以昆曲的形式传唱至今的,我们遂昌的昆曲爱好者希望在活动里跟台湾曲友交相辉映,也希望更多的台湾曲友能够借助这个活动了解遂昌、爱上遂昌。”遂昌县汤显祖纪念馆馆长程琳菲说。(中国台湾网、丽水市台办联合(liánhé)报道)
中国台湾网7月4日讯 近日,“牡丹(mǔdān)逢知音(zhīyīn)”2025年遂台两地昆曲曲友交流活动(jiāoliúhuódòng)在遂昌启幕。20余位来自台湾的台北昆曲研习社昆曲老师、曲友、热爱昆曲艺术的青年(qīngnián)与遂昌昆曲曲友欢聚一堂,共唱水磨清音,以曲会友、以乐(yǐlè)传情,连接起海峡两岸共有的文化血脉。
上午,传统乐器齐鸣,水磨腔婉转清雅,在一首首(yīshǒushǒu)昆曲曲友们耳熟能详的昆曲唱段中,活动(huódòng)正式拉开了序幕。昆曲《牡丹亭·寻梦》、《牡丹亭·游园》、歌舞《牡丹亭》……遂昌、台湾两地青年交替(jiāotì)上台“切磋”才艺,舞台上水袖翻飞、唱声温婉动人(dòngrén),现场掌声不绝于耳(bùjuéyúěr)。
“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曲友会,第一次来(lái)像客人,第二次来像朋友,既(jì)表演了节目,也和遂昌的青年(qīngnián)曲友进行了交流,深深地感受到有昆曲这种共通(gòngtōng)的艺术交流媒介,真的太好了。”台湾青年昆曲爱好者翁子轩说。
台北昆曲(kūnqǔ)研习社与遂昌昆曲十番互动表演。(中国台湾网发)
台北(táiběi)昆曲研习(yánxí)社青年社员与遂昌昆曲十番成员开展交流。(中国台湾网发)
下午,石练镇淤溪村古戏台前锣鼓轻敲(qīngqiāo),十番古乐悠然响起。村中老一辈昆曲(kūnqǔ)爱好者们(men)的手指在鼓面上(shàng)敲击出稳健的节奏,年轻曲友的笛声则如清泉流淌,新老两代乐师在昆曲十番的旋律中默契交融,两岸(liǎngàn)青年曲友则围绕传统乐器主题开展友好交流。“今天有幸在现场听到昆曲十番的表演,真的很惊艳,非常有感染力,也非常有乡土气息。演奏中,我们也情不自禁地与他们进行了艺术(yìshù)交流,我觉得这样的艺术形式才是富有生命力的。”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辉表示。
台湾曲友参观遂昌县(suìchāngxiàn)非遗馆。(中国台湾网发)
非遗馆中(zhōng),台湾曲友专注凝视着古老戏服的繁复针法,仿佛在解读前辈的手泽心印;关雎文化园里,优美的园林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让(ràng)两地曲友时不时驻足观看,并即兴交流(jiāoliú)着两地对昆曲文化的理解与传承(chuánchéng)。昆曲,这曾为汤显祖赋灵的世界遗产,此刻成为两岸同胞无需翻译的深情对话(duìhuà)。
“我们又一次和遂昌的(de)朋友围绕昆曲进行了亲切的交流(jiāoliú),还近距离接触到了遂昌许许多(duō)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大家都觉得很开心,也很有收获。”台北昆曲研习社社长韩昌云表示,今后,她将邀请(yāoqǐng)更(gèng)多的台湾青年曲友来遂昌交流,把(bǎ)遂台两地昆曲曲友交流活动办得更红火。同时,她也希望能开展更多类似的曲友会,把两岸的文化交流活动连接到更多城市。
在遂期间,两地曲友还开展(kāizhǎn)了(le)昆曲(kūnqǔ)雅集活动,共探昆曲艺术的(de)(de)传承与(yǔ)当代价值。“今年已经是我们开展遂台(tái)两地昆曲曲友交流活动的第4个年头了,每一次活动的举办都进一步加深两地曲友的感情,可以说是昆曲将我们两岸同胞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。汤显祖的《牡丹亭》是以昆曲的形式传唱至今的,我们遂昌的昆曲爱好者希望在活动里跟台湾曲友交相辉映,也希望更多的台湾曲友能够借助这个活动了解遂昌、爱上遂昌。”遂昌县汤显祖纪念馆馆长程琳菲说。(中国台湾网、丽水市台办联合(liánhé)报道)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